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(记者周圆、王聿昊)今年上半年,我国民航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531.3亿吨公里、旅客运输量2.84亿人次、货邮运输量327.6万吨,分别为2019年同期的84.6%、88.2%、93.1%,行业运输生产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。
在运动过程中要定期休息,避免过度劳累。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进入7月以来,全国多地开启烧烤模式,特别是华北地区已持续高温多日。
当室外温度超过35℃,特别是湿度较大时,要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,如长跑、足球等项目。家住朝阳区的邵女士告诉记者,抱着夏天出汗量大,健身可以更快速减脂的想法,近来一直坚持跑步。在此情况下,参与体育运动时如果缺乏科学合理的方法,往往容易造成身体损害甚至产生严重后果。运动后切忌立马吃冷饮、猛喝冰饮料、洗凉水澡等。原标题:盛夏时节参与体育运动如何防暑降温,安全健身(引题)高温天气,这样健身更健康(主题)工人日报—中工网记者 刘兵近日,北京市民在亮马河上参加水上运动。
此外,据上海浦南医院医师吴洪亮介绍,高温下运动对循环系统、消化系统、泌尿系统都构成一定影响。为了避免出现以上病变,相关专家提醒,在夏季高温下进行运动时,应注意掌握科学防护和运动康复方法。面对日益发展扩大的网络空间,习近平主席倡导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,为推动全球网络空间互联互通、共享共治注入中国智慧。
(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)从商圈来看,上海迪士尼、重庆解放碑、长沙五一广场、重庆观音桥、成都春熙路成为全国夜间消费最为活跃的五大商圈。美团数据显示,暑期以来,以堂食餐饮、休闲娱乐、酒店民宿等为代表的生活服务品类在晚7点迎来全天订单最高峰。其中,海通证券研究报告预测,随着经济复苏和政策发力,消费基本面有望逐步改善。
此前,商务部提出,将继续完善消费政策,加强部门协同,推动出台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。中国商业联合会分析也认为,今年以来,租赁经营类零售业景气指数整体一路走高,以商业零售为主,整合现代服务业、生活服务业的元素,应用数字化技术,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,反映零售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开始形成。
同时,更多长期举措也在酝酿出台,筑牢消费持续增长基础。为方便游客逛夜市、吃夜宵,柳州开通了夜宵美食公交专线,串连起游客的高频打卡点。同时,立足商务职能定位,围绕促进汽车、家居、品牌消费和餐饮业高质量发展,出台针对性配套措施。灯光秀、美食展、民族风情表演……吆喝声、音乐声不绝于耳。
(记者王文博、周慧敏、农冠斌、丁乐)。此前,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回答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提问时表示,今年以来,国内消费市场加快恢复。还有不少城市夜骑风行。在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洪勇看来,各方面积极因素的累积将为我国消费市场持续增长、内需潜力释放积蓄动能,进一步打牢消费增长的基础。
还需要持续优化消费市场环境,保障消费者权益,让大家放心消费。不过,该指数较上月微降0.8个百分点,表明零售消费增幅有所放缓。
地方政府也纷纷拿出真金白银促消费扩内需,多个城市推出新一轮促消费活动。各地夜经济活跃成为消费市场的一抹亮色。
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研究员关利欣分析,暑期消费集合了假日消费、夜间消费、体验消费等多种场景,有利于培育户外休闲运动、绿色智能家居、文化旅游等消费热点。人流涌动也带动消费增长。以重庆观音桥为例,夜间消费额较去年同比增长约60%。而在柳州,众多游客慕名而来,打卡网红小吃螺蛳粉,大街小巷人头攒动。6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,要打好政策组合拳,促进家居消费的政策要与老旧小区改造、住宅适老化改造、便民生活圈建设、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等政策衔接配合、协同发力,形成促消费的合力。位于南宁市良庆区的南宁之夜街区也在暑期更热闹了几分。
专家分析认为,当前,消费复苏趋势犹在,但动能有所放缓。一季度,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.6%,重新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。
作为海口新晋的网红夜市,白沙门文创市集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吃、来自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地道美食以及琳琅满目各具特色的手作,吸引大量市民与游客前来体验。来自河南的游客郑女士一家四口第一次来到海南度假,专门过来打卡。
事实上,今年以来消费持续恢复,走出上扬曲线。在以活动促消费的同时,更多长期举措酝酿出台的信号也在不断释放。
稳定汽车消费,加快推进充电桩、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,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。政策以大宗消费品为抓手带动消费增长,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达8%至9%。北京路、珠江新城、动物园等各类吃喝玩乐消费集聚区人气足,成为骑行的热门选择。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 《经济参考报》7月12日刊发文章《暑期档内需释放促消费乘势而上》。
如何抓住经济恢复窗口期和暑期消费旺季,进一步巩固消费回暖势头,成为政策部署的重要方向。比如,云南在全省启动2023年彩云家电消费券发放活动,河南郑州开启了第二期餐饮消费券发放工作,海南将发放2000万元免税购物消费券……这些活动贯穿端午节、暑期,甚至延续更长时间,将为消费市场增添更多信心和活力。
7月6日,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7月份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显示,7月份,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为50.1%,连续7个月维持在扩张区间。5月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.7%,1至5月增长9.3%,比1至4月加快0.8个百分点。
文章称,时至仲夏,暑期开启。展望全年,市场普遍预计,在相关促消费政策支持和活动的叠加作用下,全年消费有望实现稳增长。
从活动安排来看,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积极推出多样促消费活动,满足群众消费需求。夜幕降临,海口白沙门文创市集热闹了起来。商务部将2023年定为消费提振年,并明确将推出不夜生活节数字消费节等消费场景。近段时间,有不夜城之称的广州骑行量明显增长,较暑期前提升20%,从19点一直持续到凌晨2点,热度不减。
近期以来,端午、暑期等消费旺季接踵而至,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释放。关利欣建议,打造暑期消费增长点,需要增加优质消费供给,打造更多沉浸式、互动式、体验式消费新场景,提高服务质量。
国家发展改革委也表示,抓紧制定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,持续改善消费环境,释放服务消费潜力。这里的美食非常多,不负期望。
记者注意到,近期以来,中央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纷纷部署,抓住暑期消费旺季,推出美食节、不夜生活节、暑期乐购节等系列活动,发放餐饮、家电等多领域消费券,加大优惠补贴力度,推动消费乘势而上商务部将2023年定为消费提振年,并明确将推出不夜生活节数字消费节等消费场景。